途次暑雨

泱漭夏云屯,滂沱塞雨繁。
绕渠沙路净,注涧石泉浑。
鹳浴依邱垤,驼鸣傍水源。
凉闺起林末,吹入小行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途次暑雨》是清代诗人胤禛所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深刻表达了其对自然界和人生旅途的感受与思考。下面将围绕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胤禛,即清世宗,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雍正皇帝的父亲。作为一位满族亲王,他的政治生涯经历了从藩邸亲信到军机处首任长官的转变,其间推行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 创作时间:胤禛在雍正七年(1729年)建立了军机房,取代了贵族大臣的议政处,并实行了摊丁入亩等政策,这些举措都对当时的政治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1. 诗的结构
  • 起句:开篇“泱漭夏云屯”描绘了夏日天空中的云朵厚重且密集,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体验。
  • 承句:“滂沱塞雨繁”接着用“滂沱”形容连绵不绝的大雨,而“塞雨繁”则突出了雨势之大,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 转句:接下来的“绕渠沙路净”与前面连绵的大雨形成鲜明对比,描述了虽然暴雨使得道路变得泥泞,但路边的沙土却因雨水而更加清晰可见。
  • 合句:“注涧石泉浑”,进一步通过泉水被雨点打湿后显得更加浑浊的描述,强调了这场大雨带来的湿润效果,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于自然现象的细腻观察。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整首诗通过对比雨前和雨后的景物变化,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相融合,使读者仿佛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一场夏日的暴雨。
  • 意象丰富:诗中“鹳浴依邱垤”、“驼鸣傍水源”等意象生动具体,通过对野生动物行为和声音的描写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语言简练:尽管诗中涉及了多种景象和声音,但作者的语言表述却极为凝练,每个词都经过精心挑选,使得整首诗既简洁又富有表现力。
  1. 文化意义
  • 反映时代背景:这首诗反映了清代初期社会的动荡和政治变革,以及作者本人在这一背景下的思想情感。
  • 表达个人情感:除了反映社会背景外,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琐事的细致观察以及对自然美的追求和赞美。
  • 启示现代人: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让人们认识到即使是在现代,人们依然能够从自然的变迁中汲取灵感,感悟生命的哲理。

《途次暑雨》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充满情感的自然画卷,它展示了清代初期的社会风貌、历史变迁以及作者的个人感慨。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及其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