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中秋日应制

九重殿阁卿云绕,鸳瓦参差丽曙晖。
北阙轻阴连琐闼,西山爽气裛彤闱。
疏桐转影遥迎盖,早桂含香乍拂衣。
欲颂高深言莫罄,朝朝惭戴圣恩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宫中秋日应制》是清代诗人胤禛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节日宫廷的宁静与美丽,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宫廷文化。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相关背景:

  1. 作者介绍
  • 胤禛(1678—1735),即清世宗。他是满族,爱新觉罗氏,年号雍正期间在位,为清代重要的皇帝之一。
  • 雍正帝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改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九重殿阁卿云绕,鸳瓦参差丽曙晖。
    北阙轻阴连琐闼,西山爽气裛彤闱。
    疏桐转影遥迎盖,早桂含香乍拂衣。
    欲颂高深言莫罄,朝朝惭戴圣恩归。

  2.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宫中秋日应制》中的“九重殿阁卿云绕”展现了宫殿建筑的宏伟与壮丽,而“鸳瓦参差丽曙晖”则生动地描绘了朝阳下的宫阙,显得更加庄严而美丽。
  • 自然景观:诗中多次提及自然景观,如“西山爽气裛彤闱”,西山的清爽之气与彤红的宫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美感。
  • 人文氛围:“疏桐转影遥迎盖”和“早桂含香乍拂衣”则通过树木和桂花的形象,传达出一种高雅的氛围,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文人墨客的气息。
  • 情感表达:最后两句“欲颂高深言莫罄,朝朝惭戴圣恩归”表达了诗人对于皇帝恩宠的感激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宫廷中的一种谦逊和敬畏的态度。

《宫中秋日应制》不仅是一首描写中秋佳节宫廷美景的诗歌,更深层次地反映了清代宫廷的文化和审美趣味。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详细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宫廷文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能够欣赏到古代文人对自然和艺术的独特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