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鱼亭待月

传呼不用上林丞,傍水登临远郁蒸。
解渴漫调金掌露,清心胜饮玉壶冰。
知鱼亭畔观鱼跃,得月台前望月升。
烟敛碧池星汉皎,玉栏高处尽堪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知鱼亭待月》是清代著名诗人胤禛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以其优美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同时也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从创作背景来看,胤禛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其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状况和个人情感。据记载,胤禛生于康熙年间,他的诗作往往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这与当时清王朝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息息相关。

从艺术特色来看,《知鱼亭待月》体现了胤禛高超的诗歌技巧。首句“传呼不用上林丞”便展现了其简洁有力的开头,直接而富有哲理地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美的向往。此外,诗中多次运用了象征和隐喻,比如“知鱼亭畔观鱼跃”象征着自由与生命的活力,“得月台前望月升”则寓意着心灵的澄净与超脱。这些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层次和深度。

从文学价值来看,《知鱼亭待月》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它还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的“解渴漫调金掌露,清心胜饮玉壶冰”等句子,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净化的生活态度,这种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这首诗的艺术成就也为其在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增添了宝贵的一页。

《知鱼亭待月》是一首集艺术性与哲理于一身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胤禛作为诗人的非凡才华,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理念。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审美享受和精神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