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柳读书堂避暑

三庚节届祝融临,闲对明窗阅古箴。
树杪莺喉调妙曲,槛边蝶翅舞芳襟。
嫩荷香远风频递,深柳阴重暑不侵。
移榻帘前何所思,要赓解阜入虞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深柳读书堂避暑》是清朝诗人胤禛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深柳读书堂在三庚节时,作者静心读书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诗歌原文:《深柳读书堂避暑》
    三庚节届祝融临,闲对明窗阅古箴。
    树杪莺喉调妙曲,槛边蝶翅舞芳襟。
    嫩荷香远风频递,深柳阴重暑不侵。
    移榻帘前何所思,要赓解阜入虞琴。

  2. 诗意解读:诗中的“三庚节”,指的是农历三月上旬(大约是夏季初),此时天气开始转热,阳光强烈,人们常常选择在室内避暑。作者在这样的时节,来到深柳读书堂,享受着夏日的清凉与宁静。

  3. 意象描写:诗句中“树杪”指的是树枝上,“莺喉”指黄莺的歌声,“芳襟”则形容衣服上的香气。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一个充满生机、和谐的自然画面,让人仿佛能听到莺鸟的鸣叫和看到蝴蝶翩翩起舞。

  4. 艺术风格:这首诗的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安宁。同时,诗歌也透露出一种文人的闲适与超然,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品味。

  5. 文化背景:在清代的历史背景下,皇帝经常派遣官员外出巡视,处理政务。然而,由于当时的交通条件和通讯手段的限制,这些官员常常只能在家中度过漫长而无聊的时光。因此,他们常常会利用闲暇时间来读书、写字、吟诗作画,以此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排遣寂寞。胤禛作为皇帝身边的一位重要文臣,其创作的作品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通过深入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深柳读书堂避暑》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更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一幅流动的四季变换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