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 · 灞桥

灞陵桥上丝丝柳,长系心头。无尽无休。一段清溪一段愁。
青骢短策征衫旧,冷带吴钩。落日荒邮。愁是离人心上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采桑子·灞桥》是唐代诗人裴维安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忧愁和对家乡的思念。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 裴维安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 作品来源: 该诗可能来源于裴维安的个人体验或观察,描述了他在灞桥上所见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灞桥作为古时交通要道,常有文人墨客停留吟咏。
  1. 诗句原文
  • 灞陵桥上丝丝柳,长系心头。无尽无休。一段清溪一段愁。
  • 青骢短策征衫旧,冷带吴钩。落日荒邮。愁是离人心上秋。
  1. 诗意解析
  • “丝丝柳”与“心头长系”: 描述灞桥上生长的柳树如同细丝般柔软,而诗人的心情被这些柳条紧紧牵引,表达出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
  • “清溪一段愁”: 指出即使是清澈的小溪也似乎带有一丝忧愁,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不安。
  • “青骢短策”与“吴钩”: 提到骑着青骢马、拿着吴地所产的刀剑,反映出诗人旅途中的身份和行色匆忙的状态。
  • “落日荒邮”与“愁是离人心上秋”: 描述夕阳西下,邮递站显得荒凉,而心中的愁绪如同秋天一样沉重。这里的“离人心上秋”形象地表达了离别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1. 艺术手法
  • 象征与比喻: “丝丝柳”象征着柔弱而坚韧的爱情,“清溪”则代表生活的曲折和艰难。
  • 意象运用: 诗中使用了许多自然景物作为载体,如柳、溪、青骢、吴钩等,增加了诗歌的意境美。
  • 情感表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观,展现了作者对离别的深刻感慨和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采桑子·灞桥》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愁绪的诗歌,也是裴维安对自然景色和人生情感的一次深刻探索。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世界,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