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和怡斋牧马塞上

跃马临边塞,将军正少年。
笳声胡地月,雁阵戍楼烟。
万骑连云暗,群歌射猎旋。
送君怜壮志,回首泣青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和怡斋牧马塞上》是一首描写边塞风光与壮志豪情的诗歌。这首诗由清朝诗人敦敏所作,其背景是在明朝时期,具体是作者随军前往边塞,途中送别和怡斋(可能是一位将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内容:敦敏在《送和怡斋牧马塞上》中描绘了一幅边塞壮丽的景象。诗中“跃马临边塞,将军正少年”展现了年轻将军骑马临边、意气风发的英姿;“笳声胡地月,雁阵戍楼烟”则捕捉了夜晚边关特有的笳声和雁阵,营造了一种辽阔而神秘的气氛。
  2. 情感表达: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深层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其壮志未酬的惋惜之情。通过“送君怜壮志,回首泣青毡”等句,读者能感受到诗人对友人未来道路的期望以及对可能到来的战争的担忧。
  3.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末年或清朝初年,具体时间为无法考证。然而,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边疆紧张的历史背景,以及文人墨客对于国家安危的关注和感慨。

《送和怡斋牧马塞上》不仅以其生动的边塞风光和深情的送别场景吸引了后世许多读者,更因其蕴含的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而被传颂至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