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屦次韵

散步偏宜野服轻,相怜赤足倍多情。
香山漫自飞云去,东郭还疑踏雪行。
碧草软承春有迹,瘦筇闲趁缓无声。
莫言朱户三千贵,歌啸年来问阮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草屦次韵”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父洵、兄辙合称“三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草履次韵》是苏轼在元祐年间所作,当时因反对新法而被贬至黄州。此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政治变迁的无奈。首句“白下长干春雾披”描绘了春天的南京街道上,春雾缭绕的景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对现实的无力感;接着“家家桃李粲朝晖”则是对城市中繁华景象的赞美,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空虚与寂寞。

苏轼的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状态,也触及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政治局势。他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微观察,将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这种表达方式,即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来反映更广泛的主题,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特色之一。

苏轼的诗歌不仅在艺术表现上独树一帜,而且在思想上也有深远的影响。他的诗作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作者的人生感悟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使得他的诗歌成为后世文人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草履次韵》是苏轼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一首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出,苏轼不仅在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而且其思想深度和哲学思考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