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闸迟敬亭不至

临风一棹趁扁舟,芦岸村帘分外幽。
满耳涛声流不尽,夕阳独立小桥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二闸迟敬亭不至》是清代诗人敦敏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敦敏对自然环境的敏锐捕捉,还展现了他深邃的情感世界。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 临风一棹趁扁舟,芦岸村帘分外幽:在微风中,诗人一叶扁舟轻快地划过,芦草岸边的村庄和垂帘的小屋显得格外幽静。这里的“芦岸”和“村帘”都是描绘一种宁静而古朴的乡村景象。
  • 满耳涛声流不尽,夕阳独立小桥头:耳边不断传来的是滔滔江水声,而诗人则独自站在小桥上,眺望着落日的余晖。
  1. 诗人介绍
  • 敦敏(1728—1796):字子明,号懋斋,清代宗室成员,官至宗学总管。他与著名文学家曹雪芹有深厚的友谊,二人共同撰写了著名的《红楼梦》。敦敏的诗作也极具价值,其诗集《懋斋诗钞》为研究《红楼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1. 诗意解析
  • 自然描写:通过对“临风一棹”(即乘着船风)和“芦岸村帘”,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的深切感受,以及在平静的自然景观中所体验到的孤独与沉思。
  • 情感表达:诗中的“夕阳独立小桥头”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个人情绪的体现。夕阳西下,独自一人在桥上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落寞、寂寞的情绪。
  1. 艺术鉴赏
  • 意象运用:敦敏善于运用细腻的意象来营造氛围。例如,“芦岸”和“村帘”不仅描述了景物,还隐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 情感深度:此诗通过简单的自然景象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体验。诗人通过自身的感受,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情境中。

《二闸迟敬亭不至》不仅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也体现了他们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这首诗作为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欣赏。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清代文化和社会背景的窗口,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