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边仙种,海上移来,刚到天中见。夜沈沈候,有双双、雪蕊歘开徐敛。金尊罢宴,恰点缀、疏帘低槛。素心人、坐对怡然,钩月初临影浅。
小盆丰叶敷腴,似青琐轻摇,粉团微颤。频催明镜差解意,留得新妆半面。幽香晴逗,分一缕、飘扬鼻观。祝年年、应节同心,刻画玉真圆满。
瑶华赵尚书家昙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瑶华·赵尚书家昙花》是清末近现代初奭良的一首词,创作于1851-1930年,字召南,满洲镶红旗人,裕瑚鲁氏。他曾是贵州按察使承龄之孙,赵尔巽表侄,多次考试未中,却有“八旗才子”之称。他历任数省道员,辛亥革命后去官,熟悉清史掌故,著有《野棠轩文集》、《史亭识小录》等作品。
《瑶华·赵尚书家昙花》以日边仙种和海上移来的昙花为题材,描绘了昙花刚到天中就盛开的场景。诗中用“夜沈沈候,有双双、雪蕊歘开徐敛”来描述昙花在夜色中的开放,给人以静谧而神秘的感觉。同时,“金尊罢宴,恰点缀、疏帘低槛”则展现了宴会结束后主人对昙花的喜爱之情,通过摆设细节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赏与向往。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瑶华·赵尚书家昙花》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将昙花花蕊比作雪蕊,形象生动地勾勒出昙花娇嫩欲滴的姿态。诗中的“素心人、坐对怡然,钩月初临影浅”等句子,更是通过对人物心境的描绘,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从历史背景来看,《瑶华·赵尚书家昙花》的创作时间正处于民国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局势复杂多变,但同时也孕育着新的文化思潮。《瑶华·赵尚书家昙花》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到见解和审美追求,也体现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
《瑶华·赵尚书家昙花》不仅是一首描写昙花盛开的词,更是一件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古典诗词中不可多得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