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 闺中初春

绣罢频呵拈线手,昨夜交完九。问春何处最多些?只在浅斟低唱、那人家。
半枝嫩柳当窗放,偷得新眉样。晚霞一抹影池塘,那有者般颜色、做衣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虞美人·闺中初春》是一首清代诗人黄景仁所创作的词。这首作品体现了作者对于春天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下面将详细探讨其内容、背景以及艺术特色: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仲则,又字汉镛,号鹿菲子,江苏武进(今常州)人。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明过人,但一生坎坷,多次科举失败,最终在贫病交加中去世,时年仅35岁。他的诗作多抒发怀才不遇的凄凉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词的创作时间:据传此词是在黄景仁任小金川县知县期间所作,正值他的生活困顿之时,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1. 词的内容解析
  • 描写春天:词中“绣罢频呵拈线手。昨夜交完九”描述了一位女子在深夜刺绣的场景,她的手指频繁地拈着针线,仿佛在与春天做最后的告别。这里的“绣罢”意味着刺绣工作的结束,而“昨夜交完九”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 对春的赞美:“问春何处最多些?只在浅斟低唱那人家”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他认为春天的美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更是通过人们在春天中的活动来体验的,如“浅斟低唱”,这种细腻的生活方式更能体现春天的魅力。
  • 自然景物的描绘:“半枝嫩柳当窗放。偷得新眉样”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窗外半枝新柳轻轻摇曳,好似女子偷偷学来的眉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 晚霞与颜色:“晚霞一抹影池塘。那有者般颜色作衣裳”则是对夕阳余晖映照在池塘上的美景的描写,晚霞如同衣服的颜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此词将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外在景色巧妙结合,通过人物的行动和情感反应来展现春天的美。
  • 象征手法:晚霞和池塘的颜色被赋予了象征意义,暗喻着人生的短暂和美好时光的珍贵。
  • 语言风格:黄景仁的词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使得整首词既有画面感又有深度。

《虞美人·闺中初春》不仅是一篇文学作品,也是黄景仁内心世界的写照。通过对春天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这首诗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也让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