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对管,釜对瓢。水怪对花妖。秋声对春色,白缣对红绡。臣五代,事三朝。斗柄对弓腰。醉客歌金缕,佳人品玉箫。风定落花闲不扫,霜余残叶湿难烧。千载兴周,尚父一竿投渭水;百年霸越,钱王万弩射江潮。
荣对悴,夕对朝。露地对云霄。商彝对周鼎,殷濩对虞韶。樊素口,小蛮腰。六诏对三苗。朝天车奕奕,出塞马萧萧。公子幽兰重泛舸,王孙芳草正联镳。潘岳高怀,曾向秋天吟蟋蟀;王维清兴,尝于雪夜画芭蕉。
耕对读,牧对樵。琥珀对琼瑶。兔毫对鸿爪,桂棹对兰桡。鱼潜藻,鹿藏蕉。水远对山遥。湘灵能鼓瑟,嬴女解吹箫。雪点寒梅横小院,风吹弱柳覆平桥。月牖通宵,绛蜡罢时光不减;风帘当昼,雕盘停后篆难消。
笠翁对韵 · 下卷 · 二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笠翁对韵》并非文学作品,而是一本用于儿童学习声律启蒙的蒙学读物。该书由明末清初的戏曲家李渔所著,旨在教授儿童如何运用平仄声调和词性进行对仗创作。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
- 作者与成书背景:
- 李渔,号笠翁,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戏剧家,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而闻名。
- 《笠翁对韵》是其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儿童学习创作诗歌的重要教材,被誉为“吟诗作对三基”之一。
- 内容结构:
- 全书分为上下两卷,每卷十五章,对应十五韵部,共90则对文。
- 每个韵目之下各有二到四则对文,共计240则对子,涵盖了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多个领域。
- 创作特色:
- 《笠翁对韵》在创作上注重声韵的协调和对仗工整,通过丰富的对句和韵脚,使读者在熟悉声韵的同时,也能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 应用价值:
- 此书不仅是儿童文学教育的工具,也对成人学习和文化传承有着重要意义,是了解古代汉语韵律学和文学创作的宝贵资料。
《笠翁对韵》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蒙学读物,它不仅教授了儿童语音、词汇、修辞等方面的知识,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注解
臣五代:冯道历事后唐、后晋、后辽、后汉、后周五朝。 事三朝:沈约事南朝宋、齐、梁三朝。尚父:周初姜尚被周武王尊为尚父。 射江潮:吴越王钱镠,作御潮铁柱于江中,未成而潮至。王命万弩射之,潮果退。筑土一升者偿钱一升,故名之曰钱塘。
樊素、小蛮:唐白居易之二妾名。白有诗云:“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六诏:唐时,我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称王为诏,当时有越析、蒙舍等六诏。其地在今云南及四川西南部。 吟蟋蟀:晋潘岳《秋兴赋》:“熠耀粲于阶闼兮,蟋蟀鸣乎轩屏。” 画芭蕉:唐王维作画不论四时,尝画雪中芭蕉。
鹿藏蕉:《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者,遇鹿而毙之,藏诸泥中,覆之以蕉,俄而失其处,遂以为梦,顺途而道其事。傍闻者取之,归告室人曰:‘薪者梦得鹿,不知其处,我今得之,彼真在梦中矣。’”湘灵:湘水之神。《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嬴女:秦穆公女弄玉,吹箫引凤。秦穆公,姓嬴。绛蜡:红色的蜡烛。 篆:焚香而起的烟,弯曲如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