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寂寂绣屏香篆灭,暗里朱颜消歇。
谁怜散髻吹笙,天涯芳草关情。懊恼隔帘幽梦,半床花月纵横。
清平乐 · 孤花片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纳兰性德的《清平乐·孤花片叶》并非一首文学作品,而是一部古诗词,它属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婉约派诗歌。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其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后因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容若;他出生于满洲正黄旗贵族家庭,是大学士明珠的长子。纳兰性德幼年即好学,涉猎经史百家,其文学才华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显露无遗。
《清平乐·孤花片叶》作为纳兰性德的一首代表作,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其独特的情感世界。这首词作以“孤花片叶”起兴,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其中“孤花片叶”象征着秋天的凄美与孤独。通过“断送清秋节”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感叹。纳兰性德在此诗中巧妙地使用了香篆、朱颜、散髻吹笙等意象,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象之中,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浓厚的抒情色彩。
《清平乐·孤花片叶》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作,它是纳兰性德情感世界的具象化表达,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欣赏,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纳兰性德的文学成就,还能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趣味。
注解
香篆:即篆香,形似篆文之香。宋洪当《香谱·香篆》:“(香篆)镂木以为之,以范香尘为篆文,然于饮席或佛像前,往往有至二三尺径者。”又《百刻香》:“近世尚奇者作香篆,其文准十二辰,分一百刻,凡燃一昼夜已。”
散髻:即解散发髻。据言此为一种发式,由南朝齐王俭所创。
吹笙:指饮酒。宋张元干《浣溪沙》:“谚以窃尝为吹笙。”辽李齐贤《鹉鹤夭·饮麦酒》:“饮中妙诀人如问,会得吹笙便可工。”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窃尝,尝酒也……《织馀琐述》云:‘乐器竹制者唯笙,用吸气吸之,恒轻,故以喻窃尝。’”
关情:动情、牵惹情怀。唐陆龟蒙《又酬袭美次韵》:“酒香偏入梦,花落又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