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路花 · 与听公

吴宫落日荒,燕市悲歌暮。天山三丈雪、迷行路。蓦然相遇,宝筏横津渡。
支公都未许。会待安心,早教觅向何处。
玄关频叩,默语俱成误。白头浑未定、风前絮。一灯深照,领略元无句。
从今应记取。玉河霜月,满身多少花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路花·与听公》是严绳孙所作的一首词。下面将对这首词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生平
  • 严绳孙(1623—1702),字荪友,号藕渔,别署藕荡渔人,清常州府无锡县人。他是一位博学鸿词科的举人,康熙十八年曾以布衣身份被荐举为博学鸿词,后被授予检讨之职,并参与修撰《明史》。
  • 康熙二十年,他担任山西乡试主考官,后来升迁为中允,但不久便请假回乡。他的文学创作颇丰,有《秋水集》等作品传世。
  1. 诗词原文
    吴宫落日荒,燕市悲歌暮。
    天山三丈雪、迷行路。
    蓦然相遇,宝筏横津渡。
    支公都未许。
    会待安心,早教觅向何处。
    玄关频叩,默语俱成误。
    白头浑未定、风前絮。
    一灯深照,领略元无句。
    从今应记取。
    玉河霜月,满身多少花雨。

  2. 诗词赏析

  • 《满路花 · 与听公》作为清代诗人严绳孙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展示了严绳孙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面貌。词中的“吴宫”和“燕市”分别代表了古代繁华的都城和市井,而“天山三丈雪”则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壮观的雪景图,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冰天雪地之中。
  • 整首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回忆。特别是“玉河霜月,满身多少花雨”一句,更是将自然之美与人生的哀愁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满路花·与听公》不仅是严绳孙诗歌创作的佳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更深入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