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引二首 · 其一

双乳山临易水涯,衔花小寺镇山洼。仙人去后,仙犬守桃花。
细草交承无漏果,绛跗深抱未开葩。松阴满地,幢影卧余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琴调相思引二首·其一》为清初诗人奕绘所创作的一首古风诗词,其内容主要描述了双乳山的景致以及仙人离去后的景象。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品原文
    双乳山临易水涯,衔花小寺镇山洼。
    仙人去后,仙犬守桃花。
    细草交承无漏果,绛跗深抱未开葩。

  2. 诗意解析

  • 自然景观描绘:诗中的“双乳山临易水涯”与“衔花小寺镇山洼”共同勾勒出一副宁静而秀美的画面。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山水的自然美景,也传达了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 仙人离去后的景致:“仙人去后”引入了一种空寂感,而“仙犬守桃花”则增添了一种神秘与守护的氛围。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场景的转变,也反映了诗人对过往仙人的怀念和对自然的敬畏。
  • 植物的象征意义:“细草交承无漏果”与“绛跗深抱未开葩”,通过对植物状态的描述,隐喻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循环。这里,诗人运用植物的生长状态来暗喻人生的不同阶段及其带来的情感变化。
  1. 作品背景
  • 作者信息:清初的奕绘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古代诗词创作中占有一席之地。他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 时代特征:作为清初的诗歌之一,《琴调相思引二首·其一》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这种对于自然美景的描写不仅仅是为了审美上的享受,更深层次地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和自然的感悟。

奕绘的《琴调相思引二首·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对自然美景赞美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丰富哲理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以及对人生、自然的独特感悟。

注解

相思引: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房舜卿词用别称《玉交枝》,周紫芝词用别称《定风波令》,赵彦端词用别称《琴调相思引》,《古今词话》无名氏词用别称《镜中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