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妙轻罗薄几重,石栏桥畔小池东。
胡姬善解离人意,笑指芙渠寂寞红。
游不忍池示仲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不忍池示仲兄》是一首近代诗人苏曼殊的作品。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和分析:
作者介绍:苏曼殊,字子高,一字子谷,号曼陀,别号天逸山人,晚号悲鸿生、苏三等,1884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祖籍山西大同。他是近代著名的诗人、翻译家,也是一位革命烈士,曾参与组织同盟会,并参与了光复会的活动。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以及个人对于社会、政治和人性的深度思考,因此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诗词原文:白妙轻罗薄几重,石栏桥畔小池东。胡姬善解离人意,笑指芙渠寂寞红。
诗词赏析:《游不忍池示仲兄》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场景,诗中的“白妙轻罗薄几重”形容了女子服饰的轻薄与美丽,而“石栏桥畔小池东”则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幽深的氛围。通过“胡姬善解离人意,笑指芙渠寂寞红”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女性温柔理解与深情关怀的赞美,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写作背景:该诗可能是苏曼殊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作品,通过描写一个具体的场景,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的观察和感悟。由于苏曼殊的生活经历丰富多样,他的诗歌作品也常常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与思想性,因此,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的审美趣味,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游不忍池示仲兄》不仅是苏曼殊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研究近代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感,从而更好地把握其文学成就与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