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有不足,敷粉施朱。
才有不足,征典求书。
古人文章,俱非得已。
伪笑佯哀,吾其优矣。
画美无宠,绘兰无香。
揆厥所由,君形者亡。
续诗品·葆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续诗品·葆真》:真情与创新的交融
《续诗品·葆真》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他探讨了诗歌创作中真情与创新的关系。袁枚强调诗歌创作中葆有真情、去除伪饰之至关重要性,认为诗人应当追求的是“味欲其鲜,趣欲其真”。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诗歌艺术的本质,即通过真挚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创意展现来触动读者的心灵。
《续诗品·葆真》中的“貌有不足,敷粉施朱。”这句话指出了外在形式的不足可以通过精心的装饰来弥补。然而,袁枚进一步提出,如果只有外貌上的修饰而缺乏内在的真实情感,就如同“才有不足,征典求书”一样,这样的作品虽然外表光鲜,却无法打动人心。这种观点反映了一种对传统诗歌创作的反思,也展示了袁枚对诗歌艺术深度和广度的追求。
袁枚在《续诗品·葆真》中还提到了“画美无宠,绘兰无香”,意指艺术作品的美不在于表面的繁华,而在于内在的精神内涵。这不仅仅是对绘画艺术的评论,同样适用于诗歌创作。一个优秀的诗人,不仅要关注文字的表面意义,更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情感和思想。这种对美的深度追求,体现了袁枚对于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也表明了他对传统诗学的一种挑战和超越。
在《续诗品·葆真》中,袁枚通过对古代诗歌的分析,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独到理解,强调了真情实感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他认为,诗歌应该追求的是一种真实的情感表达,而非空洞的形式堆砌。这种观点不仅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通过《续诗品·葆真》,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袁枚作为一位诗人和文学批评家的独特视角和深刻见解。《续诗品·葆真》不仅是一部关于诗歌艺术的讨论,更是一次对诗歌本质的探索和对诗人职责的思考。它鼓励我们去追寻那些能够触动人心、传递情感的真实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