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雪频添鬓影皤,春醪暂借病颜酡。
三年飘泊居无定,百岁光阴去已多。
漫祭诗篇怀贾岛,畏挝更鼓似东坡。
边氓也唱迎年曲,到耳都成老者歌。
伊江除夕书怀四首(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伊江除夕书怀四首(其一)》是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除夕夜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之情。全诗意境高远,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题中“伊江”指的是伊河,是一条发源于山西平陆县,流经晋南、河南、山东等地的河流。在古代文学中,伊河常常被用来象征国家的大江大海。因此,这首诗以伊江为背景,寓意国家如同伊江一样广阔深远。
除夕夜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最后一个夜晚,象征着岁末年初的时刻。在这个时刻,人们会进行辞旧迎新的活动,表达对未来的期望和祝福。然而,在这首诗中,诗人却将这个传统的节日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之情。
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他以除夕夜为背景,将自己比作漂泊不定的行舟,暗示自己如同飘零的落叶,无法找到归宿。这种比喻既形象地描绘了自己的孤独无助,也表达了对国家动荡不安的无奈和忧虑。
诗人在诗中还表达了自己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信心。他相信只要人们齐心协力,就能够度过难关,迎接新的曙光。这种信念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以及他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伊江除夕书怀四首(其一)》以除夕夜为背景,通过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忧虑,展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