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柳十咏 其六 彭泽

柴门静闭柳依依,腰折当年事尽非。
三径己荒唯蔓草,五株掩翠背斜晖。
归来自分堪篱卧,春去谁怜作絮飞。
一抹青烟遥对酒,不教紫陌易缁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柳十咏 其六 彭泽》是清代诗人敦敏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内容和背后的文化意涵:

  1. 作者介绍
  • 敦敏,字子明,号懋斋,是清朝宗室,阿济格后裔,曾担任宗学总管,与曹雪芹有深厚的友情。
  • 作为诗坛上的杰出人物,敦敏的诗歌创作不仅丰富了清代文学宝库,也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1. 诗句原文
    柴门静闭柳依依,腰折当年事尽非。三径己荒唯蔓草,五株掩翠背斜晖。归来自分堪篱卧,春去谁怜作絮飞。一抹青烟遥对酒,不教紫陌易缁衣。

  2. 诗词翻译

  • 柴门紧闭,杨柳依依,昔日的辉煌已随风而逝,一切都变得不再相同。
  • 曾经繁茂的三径现已荒芜,只有蔓草在生长;五株柳树依旧郁郁葱葱,背后是斜晖下的宁静。
  • 归来后只能自得其乐地躺在篱笆下休息,春天离去后谁能怜惜我这飘零的柳絮。
  • 远处传来的一缕青烟仿佛在对着酒杯敬酒,却无法阻止那些红尘中的人轻易换上官服。
  1. 诗词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彭泽地区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繁华岁月的怀念以及现实的无奈之情。
  • “柴门静闭”和“腰折当年事尽非”两句,反映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暗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迁。
  • “三径己荒唯蔓草,五株掩翠背斜晖”展现了景物虽存但人事已非的景象,增添了几分荒凉之感。
  • “一抹青烟遥对酒”,则通过一种超脱的姿态来表达对过往生活的缅怀和对现代纷扰的不屑一顾。
  • “一抹青烟遥对酒”,这里的“一抹青烟”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境界,而“遥对酒”则是对世俗的一种拒绝,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态度的独立思考和选择。

《春柳十咏 其六 彭泽》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美景的诗,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感情及其文化背景。对于有兴趣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读者而言,这首诗无疑是一部值得品鉴的佳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