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苏绎联

誉美西清,望重西台,又威肃西曹,出治懋勋猷,两省春风思太守;
耗传东浙,心伤东鲁,奈身羁东粤,招魂长叹息,一江秋水哭先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苏梅庵联》是由近现代诗人陈梓厚创作的一副对联,它以其深沉的意境和独特的风格,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首先来理解这副对联的创作背景。《挽苏梅庵联》创作于清朝末年,具体时间不详。当时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国破家亡的边缘,许多文人墨客在忧国忧民的同时,也抒发了个人的感慨和哀思。陈梓厚作为一位近现代诗人,通过这副对联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时代悲剧的深刻反思。

接下来分析对联的内容。这副对联共分为两部分,每部分都由四句组成,分别以“誉美西清”和“耗传东浙”为主题。在第一部分“誉美西清,望重西台,又威肃西曹,出治懋勋猷”,作者通过对西清地区的美好赞誉,以及对西台官员的敬仰,展现了一种理想的政治治理状态。而在第二部分“耗传东浙,心伤东鲁,奈身羁东粤,招魂长叹息,一江秋水哭先生”,则转向了一个更为悲凉的场景,表达了对于逝去先贤的深切悼念以及对其遗志未能完成的遗憾。

最后探讨这副对联的艺术特点。这副对联的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它的结构严谨,韵律和谐,不仅在形式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更在内容上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的巧妙组合,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得整副对联既有哲理性也有诗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中“文以载道”的美学追求。

《挽苏梅庵联》不仅是陈梓厚个人情感和思想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这副对联以其深邃的内涵、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以及跨越时空的影响力,成为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