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丈 得唐睿宗书顺陵碑远自吴中见寄余本以南北朝磨厓各一种悬斋中得此而三书于帧尾 其二 (丁亥)

唐二十帝帝书圣,合南北手为唐型。
会见三物皆却走,召伯虎敦赫在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顾丈得唐睿宗书顺陵碑远自吴中见寄余本以南北朝磨厓各一种悬斋中得此而三书于帧尾》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述唐代帝书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诗中提及了唐代帝书的不同风格,即南书无过瘗鹤铭和北书无过文殊经。这两句不仅展示了唐代书法艺术的高度成就,而且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书法艺术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南书的瘗鹤铭以其简洁明快、意蕴深远的特点,成为书法家们效仿的对象。北书的文殊经则展现了唐代书法艺术的另一面,其笔法圆润流畅,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韵味和美感。这两点都表明,唐代帝书已经达到了一种非常高的艺术水平,成为了后世书法学习和研究的典范。

诗中的“会见三物皆却走”一句,进一步强调了唐代书法艺术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在这里,“三物”可能指的是唐代帝书中的三种代表性作品,它们在当时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具有极高的地位,使得其他书法爱好者争相学习。这种影响力不仅体现在书法技艺上,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使得这些书法作品得以跨越时空,影响至今。这种影响不仅仅是在书法技艺上的,更是在文化观念和审美趣味上的深刻影响。

诗的后半部分,“召伯虎敦赫在庭”,则是对唐代帝书的一种高度概括和赞美。这里的“召伯虎敦”可能是指某位著名书法家的代表作,而“赫在庭”则形容这件作品在当时社会中的显著地位和影响力。这种赞誉不仅体现了唐代帝书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书法艺术的重视和推崇。这种重视不仅体现在官方层面,更体现在民间,使得唐代帝书得以广泛传播,影响了无数书法家和读者。

《顾丈得唐睿宗书顺陵碑远自吴中见寄余本以南北朝磨厓各一种悬斋中得此而三书于帧尾》不仅展示了唐代帝书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书法艺术的重视和推崇。这首诗不仅是对于唐代帝书的一次回顾和赞美,也是对于书法艺术的一种致敬和传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书法艺术的魅力和价值,以及它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