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其二百四十九

何须宴罢始留髡,绛蜡床前款一尊。
姊妹隔花催送客,尚拈罗带不开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亥杂诗·其二百四十九》是清代著名文人龚自珍在道光十九年(1839年)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矛盾和危机。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

  1. 作品背景
  • 创作时间:这首诗写于道光十九年,正值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频发。
  • 作者经历:龚自珍因不满官场黑暗,辞官离京返杭,后又北上接取眷属,途中写下了不少感慨世事、抨击时政的诗篇。
  1. 艺术特色
  • 思想内容:《己亥杂诗》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手法多样。除了反映龚氏的家世生平、仕途交游等种种情况和经历外,还通过抒发志怀感慨和揭露、抨击、嘲讽等方式,深刻地反映了清王朝没落衰朽的现实。
  • 审美追求:在审美上,《己亥杂诗》达到的高度被广泛赞誉。它的艺术成就不仅在于其内容的深刻性,也在于其情感的真挚和表达的巧妙。
  1. 历史意义
  •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影响:《己亥杂诗》是一部完整的、有着内在联系的、历史上罕见的大型组诗,在清代诗歌史上意义重大,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影响。
  • 对后世的启迪作用: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深层次问题,为后来的改革者和思想家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通过《己亥杂诗·其二百四十九》,可以了解到龚自珍作为一位诗人、思想家和改革者所展现出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他的作品不仅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也为后人提供了反思过去、展望未来的重要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