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才调若飞仙,词令聪华四座传。
撑住南东金粉气,未须料理五湖船。
己亥杂诗 其二百四十六
介绍
《己亥杂诗·其二百七十六》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创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年),反映了当时清朝晚期的政治腐败、民生疾苦和社会矛盾激化的社会现实。
从艺术风格上来说,此诗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龚自珍的诗歌在形式上既有传统的五言古诗,又有七绝等其他体裁,体现了他的广泛尝试和艺术创新精神。其诗歌语言精炼,情感丰富,富有哲理性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例如,“百年心事归平淡”和“亦曾橐笔侍銮坡”,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沧桑的感慨,也透露出他的人生哲学和理想追求。
从内容主题上来看,《己亥杂诗·其二百七十六》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社会现实的残酷和个人情感的复杂,展现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与期待。例如,“太行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 这句诗通过地理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局势的忧虑以及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此外,诗中的许多句子还蕴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如“廉锷非关上帝才”,“先生宦后雄谈减”等,这些诗句不仅揭示了作者的思想深度,也使得整首诗歌具有了更深的哲理性和启示性。
就历史影响而言,《己亥杂诗·其二百七十六》作为龚自珍的代表作品之一,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其深远的影响力也延续至今。在近代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己亥杂诗》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时事的敏锐洞察力和深邃的思考,也展示了他在艺术上的创新和成就。同时,此诗的艺术手法多样,思想内容深刻,审美高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5]。
《己亥杂诗·其二百七十六》不仅是龚自珍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深入了解龚自珍的思想和艺术成就,还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