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其二百二十三

似笑山人不到家,争将晚节尽情夸。
三秋不陨芙蓉■,九月犹开窅窳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亥杂诗 其二百二十三》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作品,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著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龚自珍(1792—1841),字璲子,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诗人、思想家。他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操的文人,其诗文主张“更法”“改革”,批评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他的这种思想不仅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也深深影响了后世的文化与政治发展。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译文:在九州大地,只有依靠一场革命风暴(风雷),才能打破清朝统治下那种死气沉沉的局面。我劝上天(皇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于常规,降生各种各样的人才。
  1. 诗歌赏析
  • 主题:此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强烈的情感表达,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不满和对变革的迫切期望。诗人希望借助于革命的力量,打破社会的僵化和沉闷,实现真正的振兴与进步。
  • 艺术特色:龚自珍的诗歌语言简洁却意味深长,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使得诗歌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富含深刻的思想内容。这首诗中的“风雷”象征了革命和社会变革的动力,而“万马齐喑”则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沉闷状态。
  1. 历史背景
  • 《己亥杂诗》反映了清朝末期的社会现实和政治状况,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以及对当政者的期待。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这种敢于直言的精神尤为难能可贵。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三》不仅是一首诗文作品,更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矛盾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心声。作为读者,理解这首作品的背景、含义和艺术特色,对于深入把握中国近代史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