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其二百十六

瑰癖消沉结习虚,一篇典宝古文无。
金灯出土苔花碧,又照徐陵读汉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亥杂诗·其二百十六》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1839年,正值清朝晚期,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社会矛盾激化的背景下。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内容:“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 第一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现状的深刻忧虑和对未来变革的期待。他认为国家的振兴需要像风雷一样的变革和创新,而当前的沉闷局面令人悲哀。
  • 第二联“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则体现了诗人对改革的坚定信念。他鼓励上天(或指清政府)能够采取更加开放、创新的政策,吸引和培养各种人才,以推动国家的进步。
  1. 艺术特点
  • 主题鲜明:整首诗围绕“改革”这一中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改革的渴望。
  • 语言流畅:诗句简练而富有力度,如“九州生气恃风雷”,既描绘了国运的盛衰变化,又寓意着变革的力量;而“万马齐喑究可哀”,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社会沉闷压抑的氛围。
  • 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的不同景象(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清朝末年的万马齐喑),强调了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种深刻的意境使得这首诗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部反映时代精神的重要文献。
  1. 历史背景:1839年,龚自珍辞官返乡,经历了清朝晚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矛盾。这一时期的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压力,而龚自珍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创作了这首诗。

《己亥杂诗·其二百十六》不仅是龚自珍诗歌创作的高峰之作,也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诗人的思想情怀。同时,这首诗也提醒人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继续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努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