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其一百九十七

一百八下西溪钟,一十三度溪花红。
是恩是怨无性相,冥祥记里魂朦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亥杂诗·其一百九十七》是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是龚自珍在其生活和思想上经历巨大变化后,以深刻的历史意识和深沉的爱国情感所创作的一组组诗中的一部分。在这一年,中国社会正面临内外困境,而作为文人,龚自珍更是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以下是对该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龚自珍出生于清朝乾隆五十九年(1792年),字璲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 龚自珍自幼聪颖,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他曾历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职,但由于直言进谏,得罪了当时的权贵,最终辞官南归。
  •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的腐败,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的爱国文人。
  1. 作品内容
  • 《己亥杂诗·其一百九十七》是其《己亥杂诗》中的第57首,该诗集共315首。此诗反映了作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于国家未来的希望与期盼。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寓意着尽管自己已经离去,但仍然希望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1. 艺术特色
  • 《己亥杂诗·其一百九十七》以其丰富的意象、深刻的哲理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龚自珍高超的艺术造诣。该诗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还体现了其独特的美学风格。
  • 该诗在艺术表现上采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如“落红”与“春泥”的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寓意深远,使读者能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与远大的志向。
  1. 历史意义
  • 《己亥杂诗·其一百九十七》不仅是龚自珍个人思想历程的反映,也是中国近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该诗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该诗的地位同样不容忽视。它不仅反映了清朝晚期的社会现实,还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深切担忧。

《己亥杂诗·其一百九十七》不仅是龚自珍个人情感和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近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篇章。通过该诗,人们可以看到一个有抱负的文人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于改革的期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