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其一百六十三

与吾同祖砚北者,仁愿如兄壮岁亡。
从此与谁谈古处?马婆巷外立斜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亥杂诗 其一百六十三》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下面对这首诗的原文、注释、翻译以及赏析进行深入介绍:

  1. 原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2. 译文与注释

  • 译文:在离别之际,诗人心情激荡,夕阳西下,我手持马鞭向东挥去,仿佛已经到达了天涯。落花虽然凋零,但它却化作春泥,更加护佑着新生的花朵。
  • 注释:浩荡:气势磅礴的样子。吟鞭:指诗人骑马行进时挥动的马鞭。东指:向东行进。天涯:比喻极远的地方。落红:落下的花瓣或花瓣化成的泥土。化作春泥:喻指将个人的不幸或悲伤转化为对他人的帮助。春泥:春天的泥土,象征生命力和滋养。护花:比喻关怀和保护他人。
  1. 赏析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国家衰败和个人遭遇时的感慨与忧虑。诗人通过自己的辞官归隐来隐喻对现状的不满和对社会变革的渴望。诗中“落红”不仅仅是自然界中的凋零之物,更是诗人对自己命运和理想抱负的象征。
  • 艺术特色:龚自珍运用七绝的形式,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事相结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诗中运用了对比、拟人等手法,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意义。
  • 历史影响:此诗在清代乃至近代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己亥杂诗》不仅是龚自珍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体现。通过对清王朝衰败的揭露与批判,诗人表达了对新社会、新思想的向往和追求。

《己亥杂诗 其一百六十三》作为龚自珍的代表作品,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艺术才华,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他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这首七绝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情感,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