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其一百六十

眼前石屋著书象,三世十方齐现身。
各搦著书一枝笔,各有洞天石屋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亥杂诗 其一百六十》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造诣,也在思想内容上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此作:

  1. 诗人背景
  • 生平简介: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又号羽琴生、梦飞生等,晚号定香堂主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是一位思想家、文学家、诗人,被誉为“有清一代诗家能兼南、北二派的”,其诗歌风格以豪放洒脱为主。
  • 政治生涯:龚自珍早年曾参与科举考试,中进士后,一度担任地方官员。但他对官场的腐败和社会的弊端深感失望,决定辞官归乡。在归乡之后,他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留下了大量诗文作品。
  1. 诗作原文
  • 原文:《九州生气恃风雷》
  • 译文:九州大地因风雷而充满生气。
  • 赏析:这首诗是《己亥杂诗》中的第125首,通过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1. 主题思想
  • 反映现实: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深刻地反映了清王朝没落衰朽的现实。
  • 干预现实:作为一位文人,龚自珍通过自己的诗文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和对社会现状的批评。
  1. 艺术特色
  • 七绝议论时事: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一部完整的、有着内在联系的、历史上罕见的大型组诗,在清代诗歌史上意义重大,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影响。
  • 艺术手法多样: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比喻、象征、排比等,使得诗歌内容丰富、形象生动且富有哲理。

《己亥杂诗 其一百六十》不仅是龚自珍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