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其八十一

历劫如何报佛恩,尘尘文字以为门。
遥知法会灵山在,八部天龙礼我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其八十一》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变革的渴望。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清代诗人、思想家。他因反对清朝的封建统治和官僚腐败,多次被贬谪。他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展现了他对时代脉搏的感受和思考。在官场失意后,他选择了归隐,但并未放弃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

  2. 诗作内容:诗中表达了对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的不满。他用“九州生气恃风雷”的豪迈情感,呼唤着改革,希望能够打破死气沉沉的局面,解放人才,推动社会变革。

  3. 文学价值:作为《己亥杂诗》系列中的第125篇,此诗不仅展现了龚自珍的诗歌创作风格和技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知识分子的心声。它的出现,为研究清代诗歌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视角。

  4. 文化影响:这首七言绝句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影响了后世许多诗人。它不仅是龚自珍诗歌艺术的代表,也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作品。

  5. 历史意义:在晚清时期,龚自珍的诗歌反映了民众对于改变现实的期望和追求进步的思想。这首诗及其所代表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和政治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艺术特点:从艺术角度来看,此诗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诗人运用简练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变革的渴望。这种直白且充满激情的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发性。

通过对龚自珍《己亥杂诗 其八十一》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作品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