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其七十八

狂禅辟尽礼天台,掉臂琉璃屏上回。
不是瓶笙花影夕,鸠摩枉译此经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亥杂诗 其七十八”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批判。下面将对该诗句进行详细的解读:

  1. 诗歌原文
    狂禅辟尽礼天台,掉臂琉璃屏上回。
    不是瓶笙花影夕,鸠摩枉译此经来。

  2. 诗歌解析

  • 狂禅辟尽礼天台:这句话意味着摒弃了传统的儒家礼教,表达了对清静无为生活的向往。
  • 掉臂琉璃屏上回:这里的“掉臂”形容人的行为洒脱不羁,而“琉璃屏”则象征了一种高洁的品格。诗人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不受世俗纷扰的态度。
  • 不是瓶笙花影夕:瓶笙和花影在这里被用来比喻那些表面华丽的事物,诗人用它们来指代那些华而不实的事物。“夕”字则暗指黄昏时分,暗示这些事物最终会消逝。
  • 鸠摩枉译此经来:这里的“鸠摩”可能是指鸠摩罗什,他是印度佛教的翻译家,而“枉译此经来”则是说鸠摩罗什的译本未能传达真正的教义。
  1. 诗人介绍
  •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清朝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龚自珍是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曾担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通过对“己亥杂诗 其七十八”这首诗的深入解读,可以看到龚自珍不仅仅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有着深邃思想和独立人格的思想家。他通过自己的文字,展现了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憧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