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 其九

翠微山在柘潭侧,此山有情惨难别。
薜荔风号义士魂,燕支土蚀佳人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己亥杂诗·其九》是清朝诗人龚自珍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以及对未来改革的期望。下面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庵,又号西泠老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诗人、思想家。他是中国近代文学变革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倡“我思故我在”,主张“经世致用”。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充满爱国主义精神。
  1. 原文与翻译
  • 原文:天花拂袂著难销,始愧声闻力未超。青史他年烦点染,定公四纪遇灵箫。
  • 译文:天花如同衣袖般挥洒,难以消除我的遗憾。在史书中留下痕迹,是定公第四年的遭遇。
  1. 诗歌背景
  • 创作时间:这首诗写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当时龚自珍已年过半百,但仍然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事务。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挫折,但他始终不渝地追求真理和进步。
  • 创作原因:当时正值清朝晚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危机四伏。龚自珍深感国家的落后和人民的苦难,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来唤醒民众,激励人们奋发图强,为国家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己亥杂诗·其九》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篇,更是一篇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它展示了龚自珍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