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谒至德祠

戎马奔未宁,何暇剪商祀。
岂无传季心,早于无形视。
挈弟来勾吴,端委治周礼。
宁不惜故国,社稷有人在。
君臣父子间,隐德谁堪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至德祠》是清代诗人顾熙的作品,它以咏史怀古诗的形式,表达了对古代圣王泰伯三让天下至德的赞美和怀念。顾熙通过这首诗歌,展示了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尊崇以及对古人德行的崇敬之情。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作品: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顾熙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的生平与创作活动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其诗歌多涉及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美德的追求。
  • 作品主题:《谒至德祠》作为顾熙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文学成就,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道德理想的推崇和对古代圣王泰伯精神的缅怀。
  1. 作品原文
  • 原文如下:“戎马奔未宁,何暇剪商祀。岂无传季心,早于无形视。挈弟来勾吴,端委治周礼。”这四句诗简洁而富有深意,通过对战争和政治的描述,反衬出泰伯三让天下的高尚品质。
  1. 作品意义
  • 文化传承:《谒至德祠》作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是对泰伯三让天下至德的纪念,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延续和弘扬。
  • 审美价值:顾熙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作品在语言上既典雅又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启迪。
  1. 历史背景
  • 地理位置:梅里古镇位于江苏省无锡市东南方的伯渎河畔,自古以来就是商业繁荣、文化丰富的地区,被誉为“勾吴之都”。
  • 历史沿革:梅里古镇历史悠久,自泰伯建立勾吴后,历经25代王族传承,相继传承了600余年,这使得梅里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历史地位。

《谒至德祠》不仅是顾熙个人文学创作的杰出代表,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文化价值,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考素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