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真衡茅下,甘以辞华轩。
但道桑麻长,而无车马喧。
厌闻世上语,宁效俗中言。
高举寻吾契,青松在东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养真衡茅下,甘以辞华轩。
但道桑麻长,而无车马喧。
厌闻世上语,宁效俗中言。
高举寻吾契,青松在东园。
《律陶六首 其二》是清代顾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顾易,字中孚,江南昆山人,贡生。他以清新脱俗的文风著称,其诗歌创作深受陶渊明的影响,展现了一种自然、朴素的风格。
在《律陶六首 其二》中,顾易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诗中写道:“养真衡茅下,甘以辞华轩”,表达了诗人远离繁华都市,选择隐居山林的隐逸生活。“但道桑麻长,而无车马喧”,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桑麻生长,没有车马的喧嚣,体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这首诗还透露出诗人对世事的厌倦以及对世俗言语的拒绝。“厌闻世上语,宁效俗中言”表达了他对尘世纷扰的不满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而“高举寻吾契,青松在东园”则描绘了诗人寻找心灵寄托,与自然为伍的情景。这种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正是顾易作品的核心主题之一。
顾易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他曾有《谱陶》一卷,以补本传之缺略,显示了他对陶渊明精神的理解与传承;同时,他的《读陶》一卷,表生平之笃好,表明了他对于诗歌艺术的热爱与坚持。
《律陶六首 其二》是顾易作品中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顾易那种超然物外、与大自然合一的精神境界,以及他对传统诗歌形式的创新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