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一钵一诗囊,十里荷花两袖香。
只为多情寻故旧,禅心本不在炎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一瓶一钵一诗囊,十里荷花两袖香。
只为多情寻故旧,禅心本不在炎凉。
《暑月访龙潭寄禅上人》是清末民国初释敬安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学意义:
作者简介:《暑月访龙潭寄禅上人》的作者释敬安,字寄禅,俗姓黄,名读山,号福余,湖南湘潭人。因在佛前烧残二指而闻名,又因在宁波天童寺首座、宁波僧教育会会长,以及中华佛教协会会长等职,其生平充满传奇色彩。释敬安的诗歌创作多反映他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诗歌内容:《暑月访龙潭寄禅上人》中,“一瓶一钵一诗囊”描绘了诗僧行囊中的简单之物——一瓶清水、一个饭盒和一个装满诗稿的袋子,这些物品象征着诗僧的生活态度和艺术追求。而“十里荷花两袖香”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也反映了诗僧内心的平和与纯净。
诗歌风格:诗中“只为多情寻故旧,禅心本不在炎凉”透露出释敬安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禅宗理念的深刻理解。他通过自己的诗句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纷争、寻找心灵慰藉的境界,这在佛教文化中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表达形式。
《暑月访龙潭寄禅上人》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和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它更深层次地反映了释敬安的禅宗思想和对友情的重视。这首诗不仅为后世提供了了解释敬安及其时代背景的窗口,同时也为研究中国近现代诗歌提供了宝贵的文本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