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湖棹歌 其二

胥江不远小山存,犹有遗祠翠木昏。
挂席西风乘兴去,白莲秋水夕阳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鸳鸯湖棹歌》是清朝著名学者兼文学家、诗人朱彝尊的作品。该诗作于康熙十三年(1674),仿民歌以写嘉兴风物之美。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人,清代诗人、学者。他不仅精于经学,而且擅长诗歌、骈文和散曲,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影响。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情感真挚,语言精炼,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2. 诗作原文
    穆湖莲叶小于钱,卧柳虽多不碍船。
    两岸新苗才过雨,夕阳沟水响溪田。

  3. 诗歌鉴赏:《鸳鸯湖棹歌》组诗共十首,每首都以描绘嘉兴风物为主题,展现了朱彝尊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自然观察力。第一首诗通过穆湖莲叶和小舟的对比,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宁静;第二首诗则从侧面反映了当地农民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们勤劳朴实的形象。

《鸳鸯湖棹歌·其二》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幅反映社会现实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领略到朱彝尊的艺术才华,还能进一步理解清代嘉兴地区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