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庚子五忠联

善战不败,善败不亡,疏论廷诤,动关至计;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皇天后土,式鉴精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庚子五忠联》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严复创作的对联。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简介:严复(1854年9月23日-1921年1月16日),初名宗光,后改又陵(字又陵),一字几道,侯官人,清朝及北洋政府时期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他是中国近代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也是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翻译家之一。他的作品如《原富》、《天演论》、《救亡决论》等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创作背景:《挽庚子五忠联》的创作背景与清末的庚子国难紧密相关。庚子国难是指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事件,这一事件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同时也激发了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反抗意识。严复的这副对联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诞生的,旨在表达对那些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自由而献身的忠诚之士的哀悼和纪念。

  3. 文学价值: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挽庚子五忠联》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严复深厚的文学造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对联本身采用了传统的对仗技巧,上下句结构严谨,语言简练有力,既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情厚意,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忠诚、勇敢和牺牲精神的崇高赞扬。

通过对《挽庚子五忠联》的介绍,人们不难发现,这副对联不仅仅是文字的游戏,更是严复对于那个时代的一种思考和反思。它不仅是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缅怀,也是对未来道路探索的一种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