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步溪

何曾贞下起元来,不独怜君且自哀。
未得一邱供啸傲,更无歧路可徘徊。
情知乱世身为患,谁向颓流首重回。
惟有少时腾掷处,梦中突兀见南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再和步溪》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严复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乱世中个体命运的感慨以及个人理想的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严复,原名宗光,字又陵,一字几道,侯官人,是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和新法家代表人物。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的造诣,还在政治和社会领域有着显著的贡献。
  2. 诗作背景:《再和步溪》创作于清末近现代初,这个时期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和动荡之中。诗中的“乱世”象征着国家和社会的巨大变迁,以及个人在这种背景下的生存状态。
  3. 诗作原文:严复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时代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到了“未得一邱供啸傲”,意指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难以找到可以安身立命的避风港,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焦虑。同时,“谁向颓流首重回”表明了诗人试图在逆境中寻找出路,但最终感到迷茫无助。
  4. 诗作主题:《再和步溪》的主题是对个体在动荡时代中的命运的反思。诗人通过对个人遭遇的描述,折射出那个时代人们普遍面临的困境。同时,诗歌还展现了诗人在艰难环境中依然保持希望和理想的决心。
  5. 诗作特点:严复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来表达深层的情感和思考。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他对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的担当。

《再和步溪》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幅反映清末近现代初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历史画卷,它不仅反映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而且展示了严复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深厚功力和深邃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