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寄朝鲜金泽荣 其三

浮云西北望神州,海水群飞迥作愁。
他日南公能说楚,当年箕子未臣周。
应怜巢燕看新主,忽见江梅忆故丘。
莫更是非论马指,从今不系是虚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寄朝鲜金泽荣 其三》是一首反映作者对祖国命运关切的诗歌。下面将详细介绍该诗:

  1. 作者简介
  • 金泽荣:字于霖,号沧江或云山韶濩堂主人。他生于高丽王朝末期的开城,是一位杰出的汉学家、诗人和学者。
  • 文学成就:金泽荣不仅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贡献,他的诗文精妙,著有《韶濩堂诗集》流传于世。
  1. 创作背景
  • 韩国亡国:1910年,韩国灭亡,金泽荣身着素服为祖国挂孝三日,并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光祖”,寓意光复祖国。
  • 政治立场:辛亥革命后,金泽荣曾为之赋诗,表达了对祖国独立运动的支持和期望。
  • 流亡中国:因韩国临时政府成立,金泽荣一度欲加入中国国籍,并在南通定居下来。
  1. 诗歌原文
  • 原文:浮云西北望神州,海水群飞迥作愁。
  • 译文:我遥望着遥远的北方,那里的山河显得如此遥远和苍茫,海浪翻腾仿佛也在诉说着无尽的忧愁。
  1. 主题解析
  • 忧国忧民:通过描绘祖国的景象和表达个人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 历史记忆:诗歌中提及了高丽王朝的灭亡和韩国临时政府的成立,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记忆。
  • 文化交融:金泽荣与张謇等名流的交往,体现了中韩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歌中的浮云、海水、远望神州等意象,富有画面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 情感表达: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对祖国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的深情厚谊。
  • 风格特点:金泽荣的诗歌注重文辞精炼,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

《和寄朝鲜金泽荣 其三》不仅是一首表达爱国情怀的诗歌,也是研究清末中韩文化交流的重要文献。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金泽荣作为一位汉学家、诗人和学者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崇高精神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