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毅公汇草辩疑书后

入狱集少陵,手书诗二百。
从容赴柴市,千秋吊信国。
马公旷代起,蒙难究心画。
疑辩信乃坚,守臣当死职。
引脰绝粒时,荟萃十二册。
异同析秋毫,一字一笺释。
侍姬亦妩媚,楷法泪痕积。
阖门无吹火,磷青鬼其宅。
遗书谁护持,装池述祖德。
幽囚缅四载,展卷我心恻。
此笔如卓笏,生击朱泚贼。
此墨尚流血,湿溅嵇绍轼。
同时范忠贞,淋漓炭画壁。
闽粤遥相望,对勒平原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马文毅公汇草辩疑书后》是明代学者、诗人王守仁所作的一部散文作品,属于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浙江馀姚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不仅是心学的开创者之一,也是王阳明学派的创立者和领袖。其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哲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这部作品中,王守仁以自己的学术见解和人生经验为基础,结合当时社会政治背景,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讨论。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儒家思想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他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王守仁通过这篇文章传达了他的一些核心观念,包括人性本善、知行合一、致良知等。这些观念后来成为了心学理论的基础,并在中国乃至东亚的文化和思想领域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马文毅公汇草辩疑书后》作为王守仁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的价值,更因其哲学意义而被视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是研究王守仁个人思想的重要文献,也是了解明代文化和社会状况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