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忠悯继盛

万死生从狄道回,相门雅意特怜才。
老来姜佳心弥辣,难后川椒口又开。
三木生香磁器碎,九成入梦凤弦哀。
番儿穹帐休环泣,含笑忠魂到夜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忠悯继盛”是明代著名谏臣杨继盛的文学作品,其内容主要涉及他的生平事迹和谏言经历

杨继盛(1516年6月16日-1555年11月13日),明朝中期著名谏臣。他出生于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一个世代耕读之家,自幼勤奋好学,七岁时母亲曹氏早逝,跟随继母陈氏放牛,但仍然心怀学习的愿望,最终得以进入里塾学习。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登进士第,初任南京吏部主事,并师从南京吏部尚书韩邦奇学习律吕。后官兵部员外郎,因上疏弹劾仇鸾开马市之议而遭贬狄道典史。不久被起用为诸城知县、迁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调兵部武选司员外郎。

杨继盛在仕途中多次因直言进谏而被打压,其中最为人所知的是他对严嵩的弹劾事件。他上书力劾严嵩“五奸十大罪”,遭到诬陷下狱。在狱中受尽拷打,终于在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遇害。杨继盛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不幸,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立场,为国为民发声,其精神令人敬仰。《杨忠愍文集》是他晚年的作品,记录了他在官场中的所见所闻及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关怀。

“杨忠悯继盛”不仅体现了杨继盛个人的才华和抱负,还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政治环境和文化背景。作为文学创作,《杨忠愍文集》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