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姚崇未易才,行边新色李临淮。
智囊隃度机奇中,献庙雷仝议久谐。
绕涿除非崔氏艺,隐宫长是太常斋。
金钱志墓寻常事,抵死英雄恨不埋。
杨文襄一清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杨文襄一清 其二”并非严遂成所著,而是明代名臣、内阁首辅杨一清的诗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
作者介绍:杨一清,字应宁,号邃庵、石淙、三南居士,出生于云南安宁。他在明正德末年以次揆、少傅的身份居丹阳,适逢武宗南巡时,因征宁庶人之名幸其第,前后三次被召见,上赋绝句十二首赐之,杨以绝句贺上圣武。他的少年时期便聪慧过人,七岁时被视为神童,特准入翰林院学习。
诗作内容:杨一清的《游武陵溪书桃花源记后》是一首描绘桃花源美景的诗。诗中“三十五天悬道书,何人敢犯龙威怒”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四围环绕天如瓮,红霞织锦花无缝”则形象地描绘了桃花源四周的自然风光;“舟从何处刺花间,世间哪有秦人洞”则是对桃花源所在地理位置的想象。
文学价值:此诗不仅是对桃花源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理想社会的向往。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于和谐社会的渴望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诗中的意境深远,引人深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杨一清的《游武陵溪书桃花源记后》不仅展现了其文学才华,更是对理想社会的一种美好寄托。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和谐社会的向往。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于和谐社会的渴望和对自然美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