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忠宣大夏

嘉猷谠论冠诸台,不信阳刚结祸胎。
万里团操携仆去,四夷入贡问安来。
子孙只合谋农业,科第何当试吏才。
为问扶称犁□处,东山书舍没荒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刘忠宣大夏》是清代诗人严遂成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述了刘大夏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的政治生涯和个人品质,反映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贡献。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严遂成(1694年—?),字崧瞻,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进士,乾隆元年(1736年)举荐博学鸿词。严遂成工诗,后人将他与厉鹗、钱载、王又曾、袁枚、吴锡麒并称为“浙西六家”,有《海珊诗钞》。

  2. 诗歌原文
    嘉猷谠论冠诸台,不信阳刚结祸胎。
    万里团操携仆去,四夷入贡问安来。
    子孙只合谋农业,科第何当试吏才。
    为问扶称犁处,东山书舍没荒苔。

  3. 诗歌解析:该诗表达了严遂成对刘大夏政治生涯的评价和感慨。诗中的“嘉猷谠论”指的是刘大夏在政坛上的卓越才能和正直言论,而“不信阳刚结祸胎”则反映了严遂成对刘大夏性格的理解,认为他不会因此招祸。诗中的“万里团操携仆去”描绘了刘大夏离开故土的情景,而“四夷入贡问安来”则体现了当时国际交往的情况。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个人生活,提到子孙应该从事农业而非科考,以及对于一处书舍被荒废的惋惜。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刘大夏一生政治成就的总结,也是对其人生经历的一种思考和感慨。

《刘忠宣大夏》不仅记录了一个历史人物的重要时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观念,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历史智慧,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