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有怀

明月澹吾虑,满庭无垢氛。
天光多是水,暮气却非云。
屋小农谈寂,沙空鹤警闻。
离人如落叶,飘泊不成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宵月下有怀》是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分析:

  1. 作者简介
  •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襄州襄阳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他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但在仕途困顿和痛苦失望后,选择了修道归隐的人生道路。他的一生虽未入仕,但依然保持着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感悟与深刻理解,留下了大量的诗歌作品。
  1. 诗意解析
  • 首联描绘:首联“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孤清明月图,月光高悬,露珠晶莹,映衬着秋天的清冷和静谧。这里的“明月”既是自然界的美景,也象征着诗人心中的明净与高洁。
  • 颔联对比:“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这一联通过对比手法,生动描绘了惊鹊在月光下寻找栖息之地的迷茫和无奈,以及飞萤在夜幕中穿梭的轻盈与灵动。这些细节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也深化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彷徨。
  • 颈联加深:“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通过描绘庭院中槐树的影子和远处邻居家捣衣的声音,进一步营造出一种深夜中的寂静与孤独。这种环境的渲染,使得整个画面更加幽深,更能触动读者的心弦。
  • 尾联表达:“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尾联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难以到来的无奈和期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面对现实的一种淡然和超脱。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整首诗的情绪层次丰富,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有对理想的追求。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整首诗以“秋宵月下有怀”为题,通过对月光、露珠、鹊鸟、飞萤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 语言风格:孟浩然的诗歌语言平实自然,不事雕琢,却又不失文采。他在诗中使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的意象生动形象,充满了想象力和感染力。
  • 情感表达: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对于自然的赞美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人的情感真挚而深沉,使得整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发性。

《秋宵月下有怀》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抒情诗,它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生活哲理的探索和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也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于人生、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