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书院与允山禅丈夜坐

爱与名僧对,廊阴浸碧池。
竹非因月瘦,山不压云痴。
暮气鹤飞杳,秋容枫落迟。
一声清磬寂,正上佛灯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坡书院与允山禅丈夜坐》是清代诗人严遂成创作的一首四言古诗。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宁静、素雅的夜晚景象。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严遂成,字崧瞻,号海珊,生于清雍正二年(1724),卒于乾隆元年(1736),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严遂成工诗,后人将他与厉鹗、钱载、王又曾、袁枚、吴锡麒并称为“浙西六家”。
  2. 诗歌原文: 爱与名僧对,廊阴浸碧池。竹非因月瘦,山不压云痴。暮气鹤飞杳,秋容枫落迟。一声清磬寂,正上佛灯时。
  3. 作品赏析:严遂成的诗作中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和谐的精神境界。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一个与名僧相对而坐的画面,以及幽静的庭院景致,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和恬淡。
  4. 写作背景:虽然严遂成并未明确记载创作此诗的具体背景,但从其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来看,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文人追求隐逸生活的志趣。这种倾向可能与他个人的生活环境、社会风气以及个人情感体验有关。
  5. 文学价值:严遂成的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严遂成诗歌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到清代诗歌的风貌,还能进一步探索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趣味。

严遂成在《东坡书院与允山禅丈夜坐》中所体现的艺术风格和精神追求,至今仍值得人们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