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浦 题朱孟辨芦洲聚雁

生绡淡墨,向人心、谱出许多愁。
剩有垂杨金缕,几叶下寒流。
隐隐渔灯生处,锁潇湘、一派荻花秋。
问宾鸿点点,稻粱何在,生占白蘋洲。
回首西风故国,有芙蓉、塘外月如钩。
应是千帆数尽,人倚隔江楼。
此际离魂归去,正谁家、水调唱歌头。
甚无情图画,烟中不著一扁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浦·题朱孟辨芦洲聚雁》是严绳孙所作,一首表现离愁别绪的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内容:

  1. 词作原文
    生绡淡墨,向人心、谱出许多愁。
    剩有垂杨金缕,几叶下寒流。
    隐隐渔灯生处,锁潇湘、一派荻花秋。
    问宾鸿点点,稻粱何在,生占白蘋洲。
    回首西风故国,有芙蓉、塘外月如钩。
    应是千帆数尽,人倚隔江楼。
    此际离魂归去,正谁家、水调唱歌头。
    甚无情图画,烟中不著一扁舟。
  2. 作者介绍
    严绳孙,字荪友,号藕渔,清代常州府无锡县人,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于康熙十八年以布衣身份获得博学鸿词,被授予检讨官职,后与修《明史》。他在二十年间还担任了山西乡试的考官,之后因身体原因辞职回乡。严绳孙的一生虽短暂,但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包括其诗作《南浦·题朱孟辨芦洲聚雁》以及他的文集《秋水集》等。
  3. 词作解析
  • 主题情感: 这首词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作品中流露出的离愁与不舍,让人感同身受。
  • 意象运用: 词中的“芦洲聚雁”象征着秋天的到来,而“渔灯”、“荻花”又增添了几分宁静与寂寥的氛围。
  • 艺术手法: 严绳孙在创作中巧妙地运用了淡墨和生绡,通过简洁的文字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充满哀愁的芦洲之中。

《南浦·题朱孟辨芦洲聚雁》不仅是严绳孙个人情感的一种表达,也是清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词及其作者的了解,可以更好地领会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及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