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将杂感四首 其一

建国行师自古今,千秋理乱事相寻。
云龙势合欃枪扫,汗马功成带砺深。
不信蒯通能相背,可无孙武善攻心。
山头廷尉空凝望,星拂招摇白日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黄景仁的《杂感四首 其一》是一首表现诗人忧国忧民情怀的作品。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当时黄景仁因政治失意而感到苦闷和忧虑。

诗中“莽莽青州鼓角悲,东方何事动藩篱”描绘了边疆的紧张局势以及诗人对时局的忧虑。通过“莽莽青州鼓角悲”,诗人表达了对边境战争的不满和担忧,而“东方何事动藩篱”则透露出他对于周边动荡不安的国际形势的关注。

“纾边未使依疏勒,按剑徒闻讨郅支”反映了诗人对国家边疆安全的担忧以及对将领无能的不满。这句诗中的“纾边”意味着安抚边疆,而未能如愿以偿,使得国家陷入困境;“按剑”则表达了诗人对将领行为的失望,他们只是空有武力而无实际行动。

“时事杂感四首(其一)”中,诗人用“儒生无分作公卿,况值中朝大命倾”来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在这里,“中朝大命”可能指的是朝廷的重大决策或事件,而诗人觉得自己的才能没有被赏识或重用。这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诗人在“一旅一成难藉手,上书空作不平鸣”中表达了自己无法施展抱负的挫败感。这里的“一旅一成”可能指的是个人的志向和抱负,而“空作不平鸣”则表达了诗人想要为正义发声却无人理解的悲哀。

黄景仁的《杂感四首 其一》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时代背景下文人的集体呐喊。它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个人遭遇的感慨以及对现实不公的愤怒。在欣赏这首诗的时候,读者应该能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深度和时代背景,从而对历史和人性有更深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