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松树塘至奎素

今朝辞谷口,又觉塞原宽。
树色微茫辨,山容远近看。
好风生野草,余雪勒春寒。
鞭指前村路,夕阳还未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由松树塘至奎素》是清代诗人颜检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特点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简介:颜检,字惺甫,广东连平人,乾隆年间拔贡,嘉庆年间累官至直隶总督,因折狱明允被仁宗嘉许,后因事被革职遣戍乌鲁木齐,道光年间起用,最终又复擢至直隶总督。其生平事迹见载于《衍庆堂诗稿》,可见其文学成就颇丰。

  2. 原文翻译:《由松树塘至奎素》是颜检在晚年所作,表达了他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与思考。诗中描绘了从谷口出发到奎素村的道路景观,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道路的体验感。

  3. 作品特色:这首五言律诗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著称。全诗紧扣“由松树塘至奎素”这一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生命旅程的哲学思考。诗中的“今朝辞谷口,又觉塞原宽”等句子,不仅展示了景物的广阔,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开阔与自在。

  4. 创作背景:颜检在仕途上虽有起伏,但最终能再次被启用并担任重要职位,显示出他在政治斗争中的韧性和才华。然而,这样的经历也给他的文学创作带来了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深度。

  5. 鉴赏评价:对于《由松树塘至奎素》的研究,不仅需要关注其文学价值,更应深入探索作者的生活背景、时代精神以及诗歌所蕴含的哲理。名家点评往往能提供更为深刻的解读,帮助读者领略作品的深层意义。

  6. 社会影响:作为清代诗人的作品,《由松树塘至奎素》对后世的影响不容忽视。它不仅是清代诗歌的一个代表,更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对研究清代文学乃至中国古典文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颜检的《由松树塘至奎素》不仅展现了清代诗歌的艺术风格,也是理解当时社会风貌和文化心态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读者能够更好地把握中国传统诗歌的魅力,同时也能够对历史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有更深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