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宴集懋社十二首 其十一

暮春三月醉山阴,莫负当时行乐心。
镜里朱颜看已失,尊中绿蚁且徐斟。
年年好景花如锦,两两黄鹂色似金。
渐老更知春可惜,古来人事亦犹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巳宴集懋赏十二首·其十一》是一首由明代文学家杨慎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作于嘉靖十六年(1537)的上巳日,当时杨慎正在云南任职。在上巳节这一天,他与友人聚会饮宴,并赋诗以记之。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述了宴会的氛围和场景:“上巳佳辰宴集多,茂林修竹绿阴和。”上巳节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盛大的聚会,畅享美酒佳肴,欣赏自然风光。而杨慎则选择了在茂密的森林中举办宴会,这既是为了远离尘嚣,也是一种对自然的向往和赞美。

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宴会内容的描写:“兰膏桂馥薰香远,金樽玉斝泛花波。”这里的“兰膏”指的是兰花的香气,“桂馥”则是指桂花的香气,“金樽玉斝”则是一种精美的酒器。这四句描绘了宴会中浓郁的香气和欢快的气氛,以及人们欢饮畅谈的场景。

在这欢乐的时刻,杨慎却突然笔锋一转,转而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生在世应当尽情享受欢乐的时光,不要让美好的时光白白流逝。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在有限的时光里尽可能地享受生活,不留遗憾。

最后两句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何似茂林修竹下,清流激石响松风。”这里,杨慎用“何似”一词表达了一种对比和反问,暗示出自己对于宴会中所感受到的美好和快乐的珍视。同时,他也借景抒情,通过描绘茂林修竹、清流激石等自然美景,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美好时光的珍惜。

《上巳宴集懋赏十二首·其十一》以宴会为背景,通过对宴会氛围的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杨慎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