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还入少年场,再觐尼山日月光。
粉萚半开新竹径,莓苔多处古宫墙。
莺藏嫩叶歌相唤,麝过春山草自香。
今日重来旧游处,从人笑道老癫狂。
自贺重入奉庠八首 其三
介绍
“自贺重入奉庠八首 其三”是一首清初文学家瞿士雅创作的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瞿士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科举考试中的心境和场景,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科举制度的复杂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诗歌原文
城子山边欲雪时,
赋诗台畔起愁思。
五官只自临江叹,
笑杀孙郎帐下儿。作者介绍
瞿士雅生活在清代初期,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文学风格受到后人赞誉。他的诗歌不仅体现了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还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他深邃的艺术追求。诗歌解析
“城子山边欲雪时,赋诗台畔起愁思。”开篇即点明了地点,通过“欲雪时”暗示了时间的寒冷和寂寥,同时也预示了接下来可能的情境变化。“赋诗台畔”则表明诗人所处的环境是一个文人雅集之所,这样的背景设置为后续的情感抒发提供了舞台。“起愁思”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沉思。
“五官只自临江叹,笑杀孙郎帐下儿。”这里的“五官”可以理解为诗人自己的五官,而“临江叹”表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色时的感慨与孤独感。孙郎则是指三国时期的孙权,此处用以比喻诗人在文场中的遭遇或心情。“笑杀孙郎帐下儿”意味着尽管诗人有才华,但在竞争激烈的科举考场上仍不免感到无奈与失意。艺术特色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描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二是用词精准,如“只自临江叹”“笑杀孙郎帐下儿”等句子,既形象又富有诗意;三是结构严谨,每一句都恰到好处地衬托出整体的意境,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有情感的波动。文化意义
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那个时代文人心态的真实写照。它反映了科举制度给人们带来的压力以及人们在这种体制下的挣扎和无奈,同时也展示了文人对于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自贺重入奉庠八首 其三》作为清代初期的作品,无论是从文学价值、历史意义还是文化层面来看,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与鉴赏价值。通过深入理解这首诗,不仅能领略到古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还能更好地把握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