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己未除夕

寒光满马,忆当年此日,晓趋金阙。
涧怨林愁庭院旧,重扫酿春晴雪。
钜野狐鸣,鼎湖龙去,催换红羊劫。
停杯未举,酒肠寸寸愁结。
归来绝塞穷边,劳筋暂放,江汉催行客。
竖子英雄平等看,嬴得数茎华发。
梦绕中原,诗寻永夜,岁鼓声声歇。
朝元旧谱,几人守抱残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百字令·己未除夕》是一首描写清末民国初的词作,由魏元戴创作。该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时代感,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下面将对这首诗词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魏元戴,字建侯,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的人物。他的生平与《百字令·己未除夕》的创作背景密切相关。魏元戴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王寿彭榜进士,曾担任户部主事,并在南昌县首届教育会会长等职。这些经历为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感悟,使其能够以词的形式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2. 诗歌原文:《百字令·己未除夕》原文如下:
    寒光满马,忆当年此日,晓趋金阙。
    涧怨林愁庭院旧,重扫酿春晴雪。
    钜野狐鸣,鼎湖龙去,催换红羊劫。
    停杯未举,酒肠寸寸愁结。
    归来绝塞穷边,劳筋暂放,江汉催行客。
    竖子英雄平等看,嬴得数茎华发。
    梦绕中原,诗寻永夜,岁鼓声声歇。
    朝元旧谱,几人守抱残缺。
  3. 诗词赏析:在这首诗中,魏元戴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国家的忧虑。他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寒光满马”、“涧怨林愁庭院旧”,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同时,诗中的“停杯未举,酒肠寸寸愁结”则反映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此外,“竖子英雄平等看,嬴得数茎华发”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赞美和对他们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认可。最后,“朝元旧谱,几人守抱残缺”则暗示了诗人对历史传承和文化延续的担忧。
  4. 文学价值:从文学的角度来看,《百字令·己未除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回忆,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展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关注。同时,诗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使得整首诗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5. 文化意义:从文化角度来看,《百字令·己未除夕》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诗中的“涧怨林愁庭院旧”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色的独特审美和情感寄托。同时,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英雄人物的评价,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此外,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时间变迁、历史沧桑等方面的思考。
  6. 社会影响:《百字令·己未除夕》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它不仅被视为魏元戴个人的代表作之一,也被后人多次引用和研究。在文学史上,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研究清末民国初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百字令·己未除夕》不仅在艺术上表现出色,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是魏元戴个人才华的展现,更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篇诗词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以及历史变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