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感怀诗 其一

少伯霸越后,五湖烟水清。
子房学辟谷,欲从赤松行。
古之贤达人,脱屣视公卿。
而我竟何事,高卧古燕京。
寒威日凛冽,三月及清明。
春风度杨柳,百卉始向荣。
啾啾榆枋闲,鸟雀自相争。
何如空山下,萋萋芳草生。
桃花蔽夹岸,冷冷涧水鸣。
念此长太息,流涕濡冠缨。
归与会有时,遥忆古人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感怀诗 其一》是清朝张问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张问陶(1667年—1784年),字仲冶,号船山,晚号壶山居士,四川射洪人。他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文学评论家,与袁枚、赵翼并称为“性灵派三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知识分子的思想感情,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等美誉,是元明清巴蜀第一大诗人。
  2. 作品原文
    写遍兰枝与竹枝,楚骚哀怨有微词。
    欲将愁去多风雨,不喜春归易别离。
    狂到杜陵甘作客,穷如东野例工诗。
    人间少壮无多日,莫待秋霜染鬓丝。
  3. 诗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春天时的情感和感慨。首句“写遍兰枝与竹枝,楚骚哀怨有微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情感投入,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楚辞中哀怨之情的认同。次句“欲将愁去多风雨,不喜春归易别离”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离别之苦的感受,以及对于风雨无常的无奈和悲哀情绪。
  4. 艺术手法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例如,“写遍兰枝与竹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植物以情感;“楚骚哀怨有微词”则运用了典故,引用了屈原的楚辞来加强表达的效果。此外,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以及对个人境遇的反思,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抒情色彩和哲理意味。
  5. 历史影响
    这首诗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人墨客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被许多后世学者所赞赏,成为研究张问陶及其同时代文人的重要文献之一。

《春日感怀诗 其一》不仅是张问陶个人创作生涯中的佳作,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不仅能更好地领会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还能从中汲取人生智慧和精神力量。

相关推荐